吞纸团
彭玉麟这个人有革命的意图,想要克复安徽。这一年,彭玉麟暂代安徽巡抚之职,派人迎接曾文正(曾国藩)沿江东下。船还未靠岸,忽然来了一个送快信的使者,大家仔细一看,原来是彭玉麟的亲信随从。
彭玉麟:字雪琴,祖籍湖南,生于安庆府(今安徽安庆)。清朝晚期军事家、书画家,人称“雪帅”。曾投靠曾国藩,分统湘军水师,督水师攻克九洑洲,进而截断天京粮道。彭玉麟病逝后获赠太子太保,谥号“刚直”。为人清廉刚直,不治私产、不御姬妾,以“不要命,不要钱,不要官”著名,一生六辞崇职,自称“以寒士始,愿以寒士归”。他于军事之暇,作画吟诗,尤以画梅闻名。
这个送信使者上了船,从怀中掏出彭玉麟的一封书信。信的封口封得严严实实。曾国藩把信拿到后舱去看。
当时朝廷的巡捕官倪人垲侍候在曾国藩身边,这人也是曾国藩的亲信。曾国藩打开信函,见信纸上只有寥寥几个字,信也没有抬头称呼和落款姓名。
但看字迹,这封信的确是彭玉麟亲笔书写,上面写道:“东南半壁无主,老师岂有意乎?”只有这十二个字而已。
曾国藩看了一眼,面色陡然改变,急慌慌地说:“不成话,不成话!雪琴恃还如此试我,可恶,可恶。(不像话,雪琴这样试探我,可恶。)”说完把信撕碎,揉成一团,塞到嘴里吞了,咽了下去。
雪琴,是彭玉麟的字。倪人垲,字爽轩,是安徽望江人,后来担任江苏直隶州官。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欧阳润生,欧阳润生又跟我(作者)说了。
(出自《清代野记》)
鬼哭
谢迁造反时,官宦人家的宅第都被贼寇占据着,成了贼窝子。有个叫王七襄的学使,家里住的贼人尤其多。官兵破城后,扫荡群贼,死尸都填满了台阶,血顺门而流。
王学使进了城,回到家里,命人把盗贼的尸首抬出去,把血迹洗刷干净,这才住下。但是大白天就往往见到鬼,夜晚床下磷火乱飞,墙角还时常有鬼哭,很不安宁。
一天,有个叫王皡迪的书生,借住在王公家。夜里听到床下有小声连连叫:“皡迪!皡迪!”过了一会儿,声音渐大,并说:“我死得好苦呀!”随后就哭起来,接着满院子里都有哭声。
王公听见后,手持宝剑到王生屋里,大声说:“你们不知道我是王学院吗?”只听见众鬼嗤嗤冷笑。
王公不得已,于是设了水陆道场,命和尚、道士念经超度,夜里做了饭抛到院子里让群鬼吃。这时就见院子里磷火点点,到处都是。
先前有一个为王公看大门的姓王的人,病得很厉害,已经昏迷几天不知人事了。闹鬼的这天,他忽然伸了伸身子,像是醒过来了。
他老婆见这情形就给他端来饭,他却说:“刚才主人不知为什么在院子里施饭,我也跟大伙一块吃,这不才吃饱了回来,所以不觉得饿。”
自此以后,鬼都绝迹了。难道道士奏乐,和尚超度,施舍饭食,果然灵验吗?
(出自《聊斋志异》)
官靴
汉明帝时,尚书郎河东人王乔,担任邺县县令。王乔这个人有神仙法术,每个月的初一,他总是从邺县过来拜见帝宫。
明帝很奇怪王乔每次过来,总是看不到车马,于是暗地里命令太史等候在路上察看情况。
后来太史报告明帝,说王乔过来的时候,总是有一对野鸭,从东南方向飞过来。于是皇帝派人埋伏在路边守候,看到野鸭过来,就用网子把野鸭抓住。
结果却捉到了一双靴子。皇帝让尚书辨认,发现这是最近四年里,皇帝赐给尚书的官靴。
(出自《搜神记》)
飞虫
乾隆戊子年的夏天,京城里到处疯传,说有一种飞虫在夜间伤人。一时人心惶惶,很多百姓夜间不敢轻易出门。
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受到虫伤的人,也没有人见到过伤人的虫子,人们只是相互传看画出的飞虫的图样而已。
虫的形状与蚕蛾相似,比蚕蛾大,有带倒刺的钩钳,好事者有人指称这种飞虫是“射工”。按古时候的的说法,常说的射工就是短狐,传说能含沙射人影,但是并没说它能飞,能刺人,因此说它是射工肯定大错特错。
我到西域后,才知道京城所画的飞虫,就是辟展一带的巴蜡虫。巴蜡虫秉受炎热之气生长出来,见人就会飞着追逐。用水去喷巴蜡虫,巴蜡虫就软软地趴下了。
如果来不及喷水,被巴蜡虫所伤,可立即嚼一口茜草根,敷在疮口上就能治好,否则会毒气贯心,导致死亡。
乌鲁木齐有很多茜草,南山辟展一带的屯垦区,每年都发官文来要这种草,为从事耕作的人防备虫伤。
(出自《阅微草堂笔记》)
刘宪
尚书李寰在镇守平阳时,有个衙将名叫刘宪,是河朔人。此人性情刚直,有胆有勇。
一天晚上,刘宪看到一个穿白衣的人来到他家,对他说:“府官命你急速去应召。”刘宪很愤怒地说:“我只是军中一员副将,不曾有过什么过错,府官为什么召我去?”
白衣人说:“你只管去,不要推辞,不然的话要大祸临头了。”刘宪大声斥责他,白衣人急忙走了,走过几步,便不知哪里去了。刘宪这才悟到来者是鬼。
夜深时白衣人又来招呼刘宪,刘宪自己寻思,我听说生死有命,怎么能逃脱呢?便和他一同前往。出城数里,到了一个公署,见地府的官在大厅内,有好几十小吏,站在他的左右。
地府的官听说刘宪来了,整理衣帽,走下台阶以礼相迎,就座后对刘宪说:“我听说你勇敢刚烈,所以派人请你。”刘宪说:“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召我。”
地府官说:“地府中有巡察使,用来巡查各省管事的官吏,如果有不守法的,给予察办。这也是件重要事,不是刚直勇烈的人是不能委任的,希望你屈就此职。”
刘宪感谢地说:“我没有这种才能,希望你另选刚烈勇敢的人委任。”地府的官又说:“你为什么这么坚决的拒绝呢?”于是又命令掌管案卷的人立即去召洪洞县县吏王信。随即派一个小吏送刘宪回家,刘宪惊醒。
数日后,李寰命刘宪去北都办事。刘宪走到洪洞县,随口便把这事告诉了县寮。县寮告诉他,我们县的确有个小吏叫王信,已经死了好多天了。
(出自《宣室志》)
傲骨
山阳人曹生,很有才华,文章也有名气,但孤傲清高。他去金陵考试的时候,住在吕祖祠,每天早起读书之前,他都要恭恭敬敬上香祷告:“弟子借住仙居,早晚读书打扰您清静,不要见怪!”
一天晚上,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,梦见一个道士对他说:“秀才你攻读太过刻苦了,其实名利这些外在的东西,是可以抛去的!”曹某端坐着和道士聊天,发现这个道士知识渊博,四书五经、史记、汉书,全都通透明彻。
道士又对曹某说:“我当年也曾努力攻读,考中了进士,现在早已把这些抛在一边。回想当年夜半读书,冷风习习,灯光闪烁,恍如昨夜的一场梦。”
曹生拿出自己的文章请对方指教,道士读了两行就放下了。曹生问道:“为何读不下去?是我的文章污染了您的眼睛吗?”
道士笑着回答说:“不是,正是因为文章不污目,所以我才放下了。你的文章气息可以和韩愈苏轼相提并论。但用这样的文章猎取功名,就像扛着夏朝的鼎去街头小铺里售卖,根本找不到识货的人。”
接着,他从袖子里拿出一本书,说:“这是科考的宝典,送给你吧。”曹生如获至宝,急忙拿来观看,原来都是自己平时唾弃看不上的文章。
他愤然说到:“我做文章,不能中举,也要扬名于世,坚决不会迷失自我,为了科考而附庸附会。”
道士说:“哈哈,原来你有傲骨,不拔掉就不可救药了!”说罢抽出剑来,不由分说砍在曹生后脑勺上,取出一块骨头来。
曹生大痛,豁然惊醒,看到桌子上果然有一本书,暂且放着。
第二天,再看自己以前的文章,都不如意,只有道士给的书读起来甘之如饴。朝夕揣摩,进入考场后,所做的文章完全按要求中规中矩。发榜时候,果然中了孝廉(举人)。
一天晚上,他又梦到道士把他脑后傲骨还原。醒来后,再看自己考试作的文章,不由面红耳赤,汗流浃背,仍然拿起以前的书来研究。最后,终生只是中了这次的孝廉。
(出自《谐铎》)
真人
京城的富贵人家冬季大多烧暖炕。这种炕有一丈多深,每过三年必须要扫一次煤灰。有一个姓年的人家,妻子扫炕,听到炕洞中间鼾声如雷,大吃一惊,于是喊来左邻右舍查看究竟。
炕洞中果然有个人。这人醒来说自己是罗真人。真人猛地跳起来说:“借你家的炕洞好好睡了三年,竟然被你给扫出来了。”
众人客气地要把他送到庙观里去,罗真人说:“我不进庙。”有人提议干脆大家把真人供奉起来,罗真人又说:“我不受供。”
大家禁不住齐声问道:“那应该怎么办呢?”真人说:“你们把我送到前门外的蜜蜂窝去吧。”
于是大家把他抬往蜂窝。窝洞非常狭小,在土山的凹处,蜂子有几百万只,嗡嗡地飞叫。罗真人解开上衣下衣,赤身钻了进去。群蜂围着他,穿眼入口,出入于七窍之中,罗真人丝毫不受影响,怡然不动。
人们给罗真人送去食物,他有时吃,有时不吃。但一旦吃了,就把送去的食物全部吃光。有人送去一斗米饭、三百个鸡蛋,他一口气全吃完,没有吃饱吃撑的神态。
罗真人嘴里嘟嘟囔囔说着话,有点像鸟雀叫,很难听懂。有歌贵人送去生姜四十斤,罗真人吃了,一会儿工夫全都吃完。他住在蜂窝几年,突然有一天消失,不知去了哪里。
(出自《新齐谐》)